首页

冰城玫姿强制手责飞机神

时间:2025-05-29 09:02:54 作者:国台办:台湾方面应尽快恢复两岸海上客运直航 浏览量:45839

  【新闻随笔】

  最近,大学陆续发放录取通知书。不少考生在社交平台分享录取情况,从中不难感受到高校专业“冷”“热”切换之快。总的来说,土木工程、外语、金融、对外贸易、管理类等曾经热门的专业在近几年遇冷,高招录取中不同程度遭遇降分,有的学校甚至不得不选择缩招。而反观一批新工科专业则“高分出道”,表现火热,成为不少高分考生的首选。

  昔日的“热门”爆冷,过去不曾被关注的专业成功翻红,对于高校专业的冷热切换,人们虽已不再新鲜,但依然对该话题保持着关注。从高招季到就业季,关于高校专业的新闻总能引起不小的讨论。人们试图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感知风向的变化,并以此修正自己的选择,包括但不限于家中考生的志愿填报、职业赛道的选择。

  专业本身并无绝对的冷热之分,公共话题中所言的专业冷热,其实更接近于反映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度的指标,更直白地说,也即就业前景。而这又与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息息相关。当一个专业的发展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且容纳能力强,那么自然就会吸引更多人报考,并最终表现为走高的报考人数和录取分数线,也即“热”。反之亦然。

  仅以就业前景来对一个专业作出定义,当然是片面的。不过,在当前就业竞争激烈、求稳心态强烈的现实背景下,人们对专业的选择赋予就业前景这个指标以更高的权重,似乎也无可厚非。只是,“追高”总有“踩空”的风险。任何专业和行业发展都有自己的周期,当初的热门专业不一定在几年之后还是“香饽饽”。特别是,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与变革,可以预见的是,与之相关联的专业调整也将更加频繁和显著。

  尽管人们对于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职业强对应的思维惯性依旧存在,但事实上,过去那种一考定终身,考什么干什么的时代早已过去。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而出,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持续颠覆着我们对职业的认知和想象。在未来的竞争中,大学几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高阶的认知能力、学习迁移能力、通融见识、宽广视野等可能更能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与其焦虑专业选择,不如重新思考并设定自己的成长目标与规划。以专业为基,但又不为其所限,在关注就业的同时更关注个人长远发展,尽可能拓展个人未来发展空间。

  对于高校来说,则有必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打下深厚的基础,积极回应专业焦虑背后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期待。此前,不少高校公布了本科生转专业“新政”,进一步放宽了专业选择的相关限制,比如允许院内专业自由选、转出学院不受限制;转出“零门槛”且可转多次等。这些充满弹性的调整将有助于打破专业间的壁垒,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容错空间,让他们拥有更多实现自主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的机会。如何进一步畅通专业间流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强通识教育,等等,显然,等待我们破解的难题,还有很多。

  (光明日报 作者:莫洁) 【编辑:陈海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杭州亚运会)中国队李亚杰、林珊分别获得跳水女子1米跳板金、银牌

墨脱县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途径,把解决问题作为关键导向,把推动发展作为落脚点,持续深化边民服务,重点发力民生改善。县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县粮库、自来水厂、乡村一线等,聚焦群众关切,开展现场办公,紧盯群众关注的水、电、路、讯、网等民生难题开展检视整改。通过建立县城自来水设施维修养护常态化机制、接入新增水源管线,建设县城及墨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立三大运营商共建共享机制等举措,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推动解决民生难题。建立“民生十件实事”任务清单,创新推进实事快办模式,紧盯农牧民群众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急难愁盼,划拨为民办实事专项经费1610余万元,已落实解决民生问题70余个。

探索引领可持续发展风潮 第二届ESG50评选启动

当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靳生寿在会议上作省部共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情况汇报,细数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工作成效。

世界顶尖选手在上海备战奥运会资格系列赛

“让这门极具太原地方特色的传统曲艺形式被更多人认识并且喜爱,我很自豪。‘杏花奖’是山西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能获得这份奖,对我来说是一个鼓励,以后要创作出更多好作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莲花落”传承人王名乐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从春天启程,书写壮美奋斗新篇章

“企业践行ESG理念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经营韧性,便于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灵活调整运营策略、从容应对各类危机,还能在提升企业价值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带来直接的财务收益,塑造卓越的品牌形象。”毕马威中国环境、社会及治理服务主管合伙人林伟说。

当黄埔“招商大年”遇见广州投资盛会

“每隔一段时间来这里逛逛,都有新场景新变化,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的‘既视感’。”一位经常前往油化厂创意园“打卡消费”的当地市民说道。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